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的意思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意思是: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
出自唐代杜甫的《忆昔二首》中的第二首。
原文: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译文:
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谁知安史乱后,田园荒芜,物价昂贵,一绢布匹要卖万贯钱。洛阳的宫殿被焚烧殆尽,吐蕃也攻陷长安,盘踞了半月,代宗不久之后收复两京。
不敢跟年高望重的人絮叨旧事,怕他们又从安禄山陷两京说起,惹得彼此伤起心来。小臣我愚钝无所能,承蒙当初朝廷授检校工部员外郎官职给我。希望当代皇上能像周宣王恢复周代初期的政治,使周朝中兴那样恢复江山社稷,我在江汉流经的巴蜀地区也会激动涕零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年)。广德二年春,杜甫寄居阆中。杜甫感于今昔变化,借忆昔表示对现实的忧虑和哀叹。
诗词赏析
题目虽说是《忆昔》,其实是讽今之作。第二首回忆的是唐玄宗是开元盛世,目的在于鼓舞代宗恢复往日繁荣,并不是为忆昔而忆昔。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当时国盛民富,盗乱息止人民安定,政治通和清明,民风淳厚,礼仪等方面也秩序井然,胜于贞观之治。这里便是惜唐明皇疏于政事,所以又极盛转至衰败。
下段十句悲痛乱离而思盼兴复。自开元至作此诗,战火不断,民不聊生,乱后景象,是不忍直视的。所以作者在此概叹,中兴事业只能期望于后世之君了。
虽然杜甫是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来观察现实,第二首诗中所描述的人丁兴旺、和平环境、丰衣足食,却也是劳动人民所祈望的。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对广大人民是有利的。
诗人素来就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理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精神境界,身处乱世、颠沛流离,仍抱忧国忧民之心,甘愿“洒血江汉”、再图中兴。
杜甫与阆中的渊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杜甫原在长安任职,后因安史之乱陷于叛军之中,同年7月,杜甫被叛军俘虏于长安后。正德二年(757)五月,杜甫从长安逃脱,投奔肃宗皇帝,于凤翔(今陕西凤翔县)被任命“左拾遗”。
同年秋天,因房琯军队大败于叛军被罢,杜甫为之上书救援并为其辩护,触怒了肃宗帝,便将杜甫流放。他虽遭受了一连串的坎坷和不幸遭遇,然而,他很自信,更为坚强。借避战乱之际,杜甫得以深入民间体察民生疾苦和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机会。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携家寓居成都草堂。
广德元年(763)的秋天,寓居在梓州(今三台县)的杜甫突然得到挚友房琯客死在阆中古城的噩耗,便星夜兼程赶赴阆中,吊唁并料理朋友的后事,并就此迷恋上了阆中的山光水色。
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岌岌可危。家国不幸、朋友早逝,加之自己长期流离不定,种种不快使得杜甫百感交集,忧心如焚。初到阆中,杜甫所写的20多首诗歌,无论是山水诗、送别诗,还是遣怀诗,字里行间都浸润着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诸如《征夫》、《警急》、《王命》等,都是带泪沾血之作。
广德二年(764)早春,杜甫再次来阆中时,喜闻好友严武任剑南道节度使,随后朝廷军队收复京畿的好消息又接踵而来。杜甫心中喜悦,为阆中美景尽情挥毫泼墨,写下《阆山歌》《阆水歌》《南池》《玉台观二首》《滕王亭子二首》等诗篇。
在《阆山歌》中,杜甫记叙了阆中清明祭祖的盛况,专咏阆山之胜,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在《阆水歌》中,日破浪花、巴童荡桨、水鸡衔鱼等极富地域特色的情景跃然纸上,文末更盛赞“阆州城南天下稀”。两首诗各自独立又互相照应,成为千古名篇。清乾隆皇帝曾赞“两诗著语奇秀,觉空翠扑人,冲襟相照。”
《阆山歌》原文是: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译文是:阆州城东的灵山呈现一片白色,而阆州城北的玉台山则一片碧绿。松树上浮着欲尽不尽的云彩,江浪摇动着将崩未崩的石头。虽然这里人也祭拜祖先,可当地的子孙后代却从来没有与祖先灵魂或相会。虽然世界上没有鬼神与人能真正相会,但这里的祭拜盛况可与嵩山、华山的清明活动相匹敌。中原地区的战争尚未结束,应建个茅屋来把青纱幔挂于屋址的墙壁上。
这是诗人描绘阆州名山极其高峻,可与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相媲美,这时他就想到中原还处于混战之中,何时才能平定,他心中的爱国情怀,溢于言表。
当杜甫漫步林荫小道,俯瞰阆州城,扫视着美丽的城廓,清沏的江水,嘉陵江绕城大半圈,犹如少女的银项链陪衬得更加娇妍,他触景生情,很快又写出了《阆水歌》。
原文是: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译文是:嘉陵江水色像什么?仿佛就是石黛碧玉相接交错的感觉。可爱的红日正冲破浪花出来,更有春色从沙海那边归来。巴地的孩童荡着桨从旁边经过,水鸡衔着小鱼来去飞翔。阆中胜事美景令人爱杀,阆州城南的胜景真是天下稀有!
这首诗是形容江水的青绿景色,反映在春天,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更加妩媚多姿,锦秀的锦屏山景,雄伟壮观,美丽可爱,故有“阆州城南天下稀”诗句,用现代语言就可堪称阆州城南天下第一了。
为纪念杜甫,1986年,当地在锦屏山修建杜少陵祠堂。祠堂正对阆中古城,步入前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阆水歌》诗匾。在祠堂各展厅,都挂有杜甫咏阆中的诗歌名篇。阆中本土音乐家还为《阆山歌》《阆水歌》谱曲,被收入阆中民歌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忆昔二首
四川达州山体崩塌,巨石砸中小货车,救援工作面临着哪些困难
引言:山体崩塌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而且如果有行驶的车辆在山体之下就会更危险。因为一旦被山体崩塌的时候,被砸中就很有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四川达州山体就发生了崩塌,在崩塌的过程中有巨石掉落,然后砸中了小货车。救援工作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具体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
一、事件的还原四川达州双龙镇的一条公路上,突然之间发生了山体滑坡,一块巨石从山上滚了下来,然后砸中了途经的小货车。所以导致了道路中断,而且车里边还有一个人。随后救援队也连忙赶过来了,随后有经过的目击者告诉记者,自己在驾驶汽车途经这段路段的时候,道路就已经被封锁了。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山上的一块巨石砸中了小货车,车上的人员情况也并不明确。目前村干部和村民就在两道路的两头,提醒来往的车辆绕行。
二、救援工作面临的困难从现场曝出的视频可以看出山上落下来的巨石非常的大,而且也非常的多,直接就落在了台山公路的中间。所以小货车就被拦腰砸中,而且已经严重变形了。根据后来的交通运输部门的发布消息称,这次的山体崩塌砸中了车辆,车里边还有一个人。交警和救援队也是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组织救援,但是机械设备有限,所以正在调动机械进行救援,所以他们力争最短的时间将人员救出来。
并且一些救援队表示称滚落的巨石非常大,就像两个人那么高,而且可以让小货车的长度差不多。救援人员告诉记者,救援工作仍然在持续进行中,而且消防队公安很多部门都在现场。但是由于巨石非常的大,所以就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并且在救援的过程中很难保证会不会再次发生山体崩塌,这样的话就会再次加大救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