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假道文言文答案
1.晋献公假道于虞(文言文翻译)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
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
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
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立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
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吧?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壁,高兴得嘴都合不扰。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到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
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
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
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
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
2.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小题(6分)晋献公以垂棘①之璧,假道小题1:①晋献公从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②晋国攻下虢国之后,军队在返回途中灭掉了虞国。小题2:略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句时,注意“假是借的意思,于是向的意思,而是表顺承,伐是讨伐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翻译(2)句时,注意“还是回来的意思,反是返回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性与流畅性。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小题2:试题分析:这个故事讲的是“虞国借道给晋国反而被晋国消灭”,给我们的启示也很多,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示例一唇亡齿寒。即任何事物都是密切相关、利害相关的。
示例二贪图小利,牺牲对方,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示例三假途灭虢。
指以借道为名行灭国之实的计谋。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分局对内容的理解,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给我们的启示即可。
。
3.“假道于虞而伐虢”文言文,什么意思假是借的的意思于是向的意思翻译是向虞国借道路讨伐虢国
选自《韩非子·喻老》
四十二.唇亡齿寒
【原文】
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於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
①垂棘之璧:垂棘出产的美玉。垂棘:春秋晋国地名,以产美玉著称。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虢(guó):周代国名。有东、西、南、北四虢。这里指南虢周平王东迁因西虢(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为秦所灭徙于上阳称南虢后灭于晋。②相德:互施恩惠。
【译文】
春秋时候,晋献公为了扩充势力范围,打通向中原腹地发展的通道,要想出兵消灭虢国。可是,晋军必须经过虞国的领土才能到达虢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采纳了大夫荀息的计策,以垂棘出产的美玉当诱饵,送给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虞国国君,作为借道的条件。虞国国君见到贵重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满口允许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赶紧阻止道:“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失去了嘴唇,牙齿也会受冻而保不住啊!所以,彼此相帮相救,是为了共同生存,而不互施小恩小惠。今天晋灭了虢国,明日虞国也就必将随之灭亡。借道给晋国的事万万使不得。”
虞君不听宫之奇的意见,认为晋国是大国,人家主动送来美玉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借条路走走都不行吗?于是收下美玉,让晋军畅通无阻地通过虞国,前去攻击虢国。
宫之奇清晰地知道,虞国灭亡的日子也不远了,于是迅速带着家眷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军顺利地达到了消灭虢国的目标。在回军途中,又把亲自出城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易如反掌地消灭了虞国。
4.晋献公假道中包含的成语是什么比喻什成语典故假道伐虢出典:出自《左传·僖公二年》记载,“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灭虢。”
释义: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
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近义词:过河拆桥。相关史事:晋献公向虞国请求借路讨伐虢国,虞国答应了,后来晋献公灭了虢国后乘机灭了曾借道的虞国。
唇亡齿寒出典:《左传·哀公八年》记载,“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反之,嘴唇无齿则一无是处。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近义词: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相关史事: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资料来自网络)。
5.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选自《韩非子·喻老》四十二.唇亡齿寒【原文】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於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
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喻老》)【注释】①垂棘之璧:垂棘出产的美玉。垂棘:春秋晋国地名,以产美玉著称。
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虢(guó):周代国名。
有东、西、南、北四虢。这里指南虢周平王东迁因西虢(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为秦所灭徙于上阳称南虢后灭于晋。
②相德:互施恩惠。【译文】春秋时候,晋献公为了扩充势力范围,打通向中原腹地发展的通道,要想出兵消灭虢国。
可是,晋军必须经过虞国的领土才能到达虢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采纳了大夫荀息的计策,以垂棘出产的美玉当诱饵,送给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虞国国君,作为借道的条件。
虞国国君见到贵重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满口允许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赶紧阻止道:“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失去了嘴唇,牙齿也会受冻而保不住啊!所以,彼此相帮相救,是为了共同生存,而不互施小恩小惠。
今天晋灭了虢国,明日虞国也就必将随之灭亡。借道给晋国的事万万使不得。”
虞君不听宫之奇的意见,认为晋国是大国,人家主动送来美玉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借条路走走都不行吗?于是收下美玉,让晋军畅通无阻地通过虞国,前去攻击虢国。宫之奇清晰地知道,虞国灭亡的日子也不远了,于是迅速带着家眷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军顺利地达到了消灭虢国的目标。在回军途中,又把亲自出城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易如反掌地消灭了虞国。
还行吧。
小型货车可以进宝鸡市区吗
小型货车可以进宝鸡市区,但是需要办理通行证才能去主要街道。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规定,各市都是自行制定限行措施。在一些地方,没有通行证的蓝牌车,一律不许进入市区,而有些地方,外地蓝牌车可以进入。一般来说,军车,警车,消防车,校车,救护车,工程救援车辆等及公安交警部门的道路清障、事故救援专用车不受限制。
小型货车的介绍
微型货车是货车的一种。货车按载重规格一共分为重型,中型,轻型,微型四种。载货汽车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种。各国分级方法和标准不尽相同。中国是按汽车载重量分级的,载重量3.5吨以下的为轻型载货汽车,4~8吨的为中型载货汽车,8吨以上的为重型载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