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救援队长老李接到封控区求助电话:“我车在高速口熄火了,核酸还有3小时过期!”对方声音发抖,背景是交警催促声。老李刚开口问车牌号,电话就被挂断——这种沟通断链,在疫情救援中每天上演几十次。
一、疫情救援的沟通雷区,比车故障更致命
普通道路救援话术在疫情下完全失灵。去年上海封控时,某救援队因没问清核酸时效,师傅到现场发现车主健康码变黄,连人带车被扣留8小时。疫情话术的核心矛盾在于:既要快速解决故障,又要规避防疫风险。
- 封控区信息盲区:
客服若只问“地点和车型”,漏了“是否在管控区”“核酸时效”,可能触发防疫警报。 - 车主情绪崩溃点:
受困者通常已焦虑2小时以上,话术必须30秒内抓住核心信息,避免重复提问。
疫情 vs 普通救援话术对比
关键项 | 普通话术 | 疫情话术升级版 |
---|---|---|
地点确认 | “您在哪个路口?” | “具**置?是否属封控区/防范区?” |
人员状态 | “有无受伤?” | “健康码颜色?核酸有效期剩多久?” |
优先级别 | 按故障严重性分级 | 叠加核酸时效(<2小时优先派车) |
二、5类高频场景的话术模板,直接抄作业
基于2023-2025年京津冀、长三角救援数据,这五类话术能覆盖90%疫情求助:
-
封控区车辆趴窝
🔹 车主必答项:
“车牌沪AXXXX,在XX路管控区栅栏西侧,核酸剩1.5小时,无发热症状。”
🔹 客服应答:
“已调度白名单拖车,请出示健康码截图给交警,我们40分钟到。” -
健康码异常被困
切忌说“您等转绿码再联系”——这会被投诉冷血。正确模板:
“现在帮您报备防疫办,请保持电话畅通。救援车在防范区外待命,转绿码后立即进入。” -
跨省运输车辆故障
重点在协调两地政策:
“请提供物资通行证编号,我们同步联系河北/上海卡口报备,拖车凭工单号通行。” -
隔离酒店紧急救援
需联动防疫人员:
“请让酒店医护联系我方专员(电话400-XXX),签署《隔离人员外出免责协议》后放行。” -
核酸检测途中抛锚
最优先级别话术:
“立即派摩托救援组带备用电瓶上门,请打开双闪!已通知检测点保留您的预约号。”
三、3个让话术落地的前置条件
光有模板不够,2025年某救援公司因话术执行漏洞赔了23万:
-
系统强制校验逻辑
客服输入车牌号后,系统自动弹窗要求补填“核酸时效”和“管控等级”,否则无法派单——这个设计让遗漏率降76%。 -
情绪安抚话术库
车主怒吼“你们和防疫办踢皮球”时,应答不是“抱歉”,而是:
“刚已同步联系防疫办(工单号XX),正在加急处理,每10分钟给您短信更新进展。” -
敏感词实时监测
当车主提到“冲卡”“强行启动”时,系统自动转接主管,并触发语音警告:
“您的行为可能违反《防疫法》第XX条,建议等待协调方案,我方已记录通话。”
四、行业最头疼的灰色地带
某救援队长透露:最难的是车主隐瞒红码或伪造通行证。话术再完善,遇到这种情况也只能终止服务:
“很抱歉,系统显示您的通行证编号无效,根据联防机制第5条,我们必须通报防控办。建议您主动联系社区处理。”
不过话说回来,具体怎么核实外地通行证真伪?连交警系统都常需30分钟人工核验——这个盲区至今没有技术解决方案。
老李的救援队现在每早开晨会,必练“封控区话术沙盘推演”。上周成功从河北交界处接回高烧患儿家属的车,靠的就是精准话术:“已确认患儿病历编码,防疫办授权放行代码XX,请卡口查收!” 或许暗示:疫情下的救援,本质是信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