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3直升机
H—53直升机
H—53“海上种马”大型直升机,首先是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研制的一种高速侵攻(强行进入敌人腹地进行袭击或机降)型机种,用来替代陈旧的H—37大型直升机。在设计中要求全套利用CH—54A(S—64)“空中吊车”专用重型起重直升机的动力装置与旋翼系统,横向派生发展一种“运输用”的“改型”来。于是,CH—53诞生了。
武器性能
中文名:H—53直升机
类型:高速侵攻型机种
服役时间:1966年1月
用途:从敌后救出已方遇险人员
H—53“海上种马”大型直升机,首先是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研制的一种高速侵攻(强行进入敌人腹地进行袭击或机降)型机种,用来替代陈旧的H—37大型直升机。在设计中要求全套利用CH—54A(S—64)“空中吊车”专用重型起重直升机的动力装置与旋翼系统,横向派生发展一种“运输用”的“改型”来。于是,CH—53诞生了。
CH—53的公司代号为S—65。原型机试飞于1964年10月14日,1966年1月开始服役,1966年秋季,组建第一支部队。
1966年8月,空军也看中此机,以HH—53B的名义订购,用途是远程救生,专门从敌后救出已方遇险人员。此改型装有T64—GE—3涡轮轴发动机及空中受油杆。
CH—53A的机舱与CH—3C相似,但载重量却提高了,可一次载运38名武装士兵或24副担架加4名医护人员,或载货4500千克。当满载时,最大时速也可达222千米。
当运载军用物资时,可一次运载2辆吉普车或2枚“霍克”地对空导弹及发射架或一门105毫米榴弹炮加拖车。有水上漂浮能力,可全天候作战,并带辅助动力装置,可在野外或敌后自行提供各种动力源(气、电)。
1978年,又批准生产CH—53E,1981年6月服役,仍交海军陆战队使用。可载55名武装士兵执行两栖登陆作战任务,也可用来空运辎重、弹药或吊挂回收损坏在外的飞机残骸。海军则用它进行舰上垂直补给、空运及运走****上的坏飞机。CH—53E别名改为“超级种马”。
MH—53E是海军扫雷专用直升机,别名又改为“海龙”(Sea Dragon)。
CH—53E与MH—53E的出口型是S—80E与S—80M,出口型的旋翼不能折叠,撤去副油箱、空中加油设施、绞车和通信导航系统。
C/MH—53E的机组人员为3名,主机舱有55个折叠椅,也可运7个标准的102×122厘米货盘,腹下吊钩可外挂16.33吨货物飞行。RH—53D也是海军的扫雷机,兼运输任务。
H—53的气动布局如下:
采用带尾桨的单旋翼构型。由于该机装备2台(仅H—53E为3台)T64型高功率涡轮轴发动机,所以有一个大直径6叶旋翼进行匹配,全机总功率在5700-13320轴马力之间(从H—53A到H—53E),发动机短舱横向悬挂在机身上部两侧。
机身为矩形截面,呈箱形外观,有利于装载大型物资,机头是驾驶舱,机尾是跳板式大型舱门,用来装卸货物。机身中段两侧下方,有两个鼓包,可改入主起落架,也可作为水上浮筒,鼓包向外伸展出二枚短翼,可吊挂两个巨型流线形副油箱。
机头有前伸的空中受油杆。可空中加注燃料,也可悬停在舰船上空,用吊车吊起舰上的油管给自己加油。H—53的尾梁较细,居机身上方,最后是后掠垂尾、尾桨和只装在右侧的海鸥式平尾。R H—53D的飞机外形有所修改。H—53是当今西方世界最大的侵攻型多用途大型军用直升机。
拖车中的劳斯莱斯***全重28吨
拖车中的劳斯莱斯,全重28吨配38.8L坦克发动机
前苏联很多工业产品都带有极具辨识度的暴力色彩。
比如米格-25战斗机、“里海怪物”地效飞行器、“奥卡”核巨炮,再比如“暴力美学”代言人——明斯克汽车制造厂的MAZ系列汽车产品。
明斯克厂的MAZ系列军用底盘非常暴力,受其影响,其民用产品也多多少少带有一些暴力色彩,力量感非常足,比如要介绍的这款“轿车之王”——MAZ-541。
MAZ-541飞机牵引车45°视角,简直是拖车中的劳斯莱斯
之所以给“轿车之王”打上双引号,是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MAZ-541并不属于轿车范畴。
尽管MAZ-541的功能布局基本符合轿车的定义——乘员舱在两轴之间、引擎舱与行李厢清晰可辨。
而从外观上看,MAZ-541也确实像是一台三厢轿车,上世纪50年代的设计放在今日看也丝毫不过时,大量平直线条简单勾勒出的车体轮廓简约大气,类似劳斯莱斯的标志性设计,肌肉感十足,饱满耐看,气质完爆以肌肉感著称的一票美系车。
MAZ-541飞机牵引车,线条饱满
然而如此具有设计感的“轿车”并不是用于载客的,而是用来拉飞机的。
MAZ-541就是在机场里包揽脏活累活的飞机牵引车。在MAZ-541之前,前苏联民用机场是没有专用牵引车的,牵引客机的是通常是卡车。
然而随着图-104和图-114客机的出现,原先**牵引车的卡车暴露出严重问题:卡车车厢太高,要牵引图-104这样的客机必须使用加长牵引杆,牵引杆增长之后,操纵性和机动性变差,由此给班机在机场内的移动带来了极大不便,时常造成航班延误。
为此,前苏联决定研发一款专用的民航客机牵引车,MAZ-541由此应运而生。
MAZ-541牵引车三视图
负责设计研发的明斯克汽车制造厂(现为白罗斯明斯克汽车制造厂)决定在MAZ-525型自卸车的底盘基础之上开发MAZ-541。
1956年,MAZ-541研发成功。基于MAZ-525卡车底盘的MAZ-541全长达到7.8米,车宽3.4米,车高2.8m米,整备质量28.3吨,动力系统为一台T-34主战坦克的38.8升V12柴油发动机,与之匹配的是一台3速手动变速箱(带有2速辅助变速箱)。
MAZ-541的前型,MAZ-525,典型的苏系工业产物
由于特殊的使用场合,MAZ-541牵引车的最高设计时速只有30公里/小时,但其牵引力却高达85吨,未经证实的数据显示其最大牵引能力可达100吨。
MAZ-541出色的牵引能力源自强大的动力和传动系统。代号D12A的V12柴油发动机自重达1吨,最大功率500马力,峰值扭矩达到惊人的1960牛·米。
这台巨无霸发动机的低扭非常出色,油耗也高,百公里油耗130升,虽然这个数字看上去有些惊人,但考虑到其工况和扭矩,其油耗是完全可以接受的。MAZ-541的传动系统资料较少,可以确认的是其传动轴带差速锁,在牵引作业时为四驱模式,其余工况为前驱。
MAZ-541与图-144超音速客机,量产版好像差那么点儿意思哈
到20世纪70年代,民航客机越来越重。
1968年首飞的图-144超音速客机正常起飞重量为125吨,MAZ-541完全拖不动,而到后来图-154这样最大起飞重量高达200吨的客机出现时,MAZ0541已经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截止20世纪70年代退役时,MAZ-541只生产了3辆(一说13辆),退役后便被拆解,拖车界的“暴力美学”经典之作就此凄惨谢幕。
MAZ-541与图-104客机